高校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和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重要阵地。兰州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中心是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相关问题及甘肃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为特色的高校新型智库,也是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2017年1月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名单。
一、论坛主题
新起点新征程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10周年学术论坛
二、主办单位
兰州大学
三、承办单位
兰州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中心
四、学术支持
兰州大学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2023lzdxjbkyzx002)
五、协办单位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兰州大学丝绸之路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六、时间地点
论坛时间:2023年6月6日下午14:30-18:00
论坛地点:兰州大学西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5楼502会议室
七、论坛内容

八、专家介绍

徐侠民:男,现为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宁波中东欧国家合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海丝文化、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新型智库建设。近年来主要从事“一带一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等方面研究及推广工作。先后主持承担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资源、潜力与对策研究》等30多项各级各类课题,发表了《擦亮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海丝金名片”》等20余篇论文或报刊文章,出版了《中东欧大数据报告》等著作3部,《中东欧国家经贸环境分析与宁波发展机会研究》等5份研究报告获领导批示或部门采纳;此外,还组织实施了文化和旅游部《阿拉伯国家文博专家研修班》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国际人文交流项目。

闫磊:博士,浙江万里学院教授,浙江省金融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转型期中国区域经济与金融问题。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期刊12篇,SSCI一二区期刊4篇,SCI一二区期刊4篇。主持《“卡脖子”技术倒逼下融资结构匹配技术链跃迁的理论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等国家社科2项,省部级课题8项。主要成果获省部级社科成果二等1次,三等奖2次。入选宁波市拔尖人才。《Finance Research Letters》《金融经济学》等期刊论文评审专家。

王娟娟:女,汉族,二级教授,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学博士,享受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现任兰州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生态经济、数字经济。主要学术兼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CSSCI学术期刊审稿专家兼特约编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博硕学位论文评估专家、甘肃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广西钦州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甘肃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智库专家、甘肃省信息中心项目评审专家、甘肃省工程咨询中心项目评审专家、甘肃省供销合作社智库专家。入选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计划、陇原青年创新人才计划、陇原青年创新团队计划。

宋结焱:男,汉族,安徽太湖人,毕业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经济学硕士。现任兰州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金融、国际商务、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完成省社科规划项目和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各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3次。主要学术兼职: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甘肃省民政厅特聘专家、甘肃省商务厅电子商务领域专家库专家、陇南市电商专家工作站特聘专家。

白丽飞:女,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兰州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一带一路”通道经济。近年来主要从事“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等方面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担了《丝绸之路黄金段通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等多项各级各类课题,指导研究生完成《互联互通水平对东盟制造业产业关联的影响》《要素禀赋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等毕业论文,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

刘博:男,汉族,甘肃天水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兰州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产业成长和制度变迁。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和省级各类课题10余项,发表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和报告类文章16篇。